关于yl6809永利2022年本研贯通人才培养项目学生遴选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10   字体大小T|T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永利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现启动学院20222+1+G3+1+G本硕连读”“本博直读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生选拔方式

1)本科学籍第二学年末(四年制)或第三学年末(五年制)本科生自愿申请,填写《yl6809永利本研贯通式培养免试研究生申请表》及其相应的证明材料(见附件)。

2)学院进行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条件:

根据报名人数按照前二学年(四年制)或前三学年(五年制)课程学分绩点进行审核,要求在学期间成绩优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生;

  国家基地班学分绩点排名前50%的本科生;

  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分绩点排名前25%的本科生;

  省级基地班学分绩点排名前25%的本科生;

  普通专业班学分绩点排名前15%的本科生。

英语四级通过或雅思(学术类)、托福水平考试成绩分别为雅思6.0分,托福80分;

3)选拔考核小组由不少于7人的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专家共同组成,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进行面试遴选。

考察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研志向、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质(按百分制成绩打分)。

4)公示、公布面试结果及入选名单。

面试最终成绩=前三年课程成绩(按绩点的百分制计算)×70%+科研能力×30%

5)入选学生在全面了解协议内容基础上,与学院、指导教师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在签订协议后,如学生退出贯通式培养计划,会因个人失信而影响其研究生推免面试中德育部分的成绩。入选学生应于每年9-10月按教育部统一安排参加永利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获得推免资格后,完成推免录取为永利研究生。

二、学业管理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永利基础医学专业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双向选择导师(学业导师 +科研导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一生一方案的专属教学计划,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日常学习及科研训练。学生选拔进入本研贯通培养后在本科学籍阶段享受与研究生同等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导师每学期对学生学习、科研学术训练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本科学籍结束时,学生达到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阶段的学业要求,完成相应培养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本科专业所在学科门类学位。

完成本研贯通计划培养方案的学业要求,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即可毕业,获得相应学位。学校对其在校学习最低年限不设要求。

三、考核分流

到本科学籍第四学年(四年制)或第五学年(五年制)第一学期初进行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考核,实施考核分流。完成以下考核:申请者前三学年(四年制)或前四年(五年制)课程成绩优异,最终学业的理论知识考试合格,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考核结果,结合申请人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流:

(一)  本博贯通:考核结果为优秀

(二)  本硕贯通: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

(三)  转入原本科专业: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未通过考核或自愿放弃本研贯通计划的学生,转入本科专业继续本科阶段学习,所修课程及学分由相关学院予以认定和转换。自愿放弃本研贯通计划资格的学生需退还已享受的全部学业补贴;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后主动放弃本研贯通计划的学生,取消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并退还已享受的全部学业补贴。

四、经费配套

在本科学籍第三学年(四年制)或第四学年(五年制)第一学期开始配置学业补贴。按每年12000元(按12各月发放)配置,从当年9月份开始,按月发放。

五、招生人数

10(设立专项本研贯通培养的推免名额,不占普通推免计划名额)

六、时间安排

20226月份学院到生物医学相关学院开展本研贯通宣讲会。请有意向的同学在即日起至202279日前填写基础医学院2021年本研贯通人才培养项目申请表》(见附件),发送至邮箱:shixr@lzu.edu.cn ,纸质版提交至医学实验楼718办公室,学院遴选时间将在7月中下旬召开暑期综合面试,8月初公布进入本研贯通的学生名单,8月中旬签订培养协议。

       联系人:石学睿

       联系方式:0931-8915023

     QQ群:759119077

 

yl6809永利

2022610

 

 

 

学院介绍: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基础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1个: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多肽药物” 创新团队;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甘肃省特殊人群遗传资源库;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智慧医疗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医药标准转化与培训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甘肃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基础医学科实验教学中心。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8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得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333”、“555”人才10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人,甘肃省教学团队3支,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1支。

 

 

 

Baidu
sogou